新闻动态

你的位置:ky体育app > 新闻动态 >

文学“洛神”萧红:只活了31岁,3次惨遭抛弃,一生追寻爱和自由

发布日期:2025-01-23 03:40    点击次数:88

逆来顺受,你说我的生命可惜,我自己却不在乎。你看着很危险,我却自以为得意。不得意怎样?人生是苦多乐少。

萧红去世的时候才31岁,正如她在自己的作品《呼兰河传》中所说的那样,一生虽然短暂,却经历了诸多磨难与困苦。然而这又能怎样,该经历的苦,她一样没落下。

1942年1月22日,弥留之际的萧红留给世人两句话: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,留得那半部《红楼》给别人写了。半生尽遭冷遇,身先死,不甘,不甘。

童年之殇

1911年6月1日,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的一个地主家庭。父母为其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:张迺(nǎi)莹。不幸的是,母亲在萧红8岁时便去世了。

展开剩余87%

萧红的父亲张廷举,长期担任官吏,具有浓厚的封建统治思想,他对萧红冷漠无情,祖母满脑子也是重男轻女的思想,她也不喜欢萧红。这种不待见,在她的文字中都有所体现。

偶然打碎一只杯子,就要骂到使人发抖的程度,每每从他的身边经过,就像自己的身上生了刺一样。——萧红《呼兰河传》

渐渐地,父亲的无情暴戾,形成了萧红性格中孤独、敏感、矜持而又倔强的一面。

在这样一个原生态家庭,萧红的童年是不幸的。父亲的专制让萧红叛逆,尤其是父亲和后来的继母不让萧红读书,更让她对这个家庭充满憎恶。好在这个家还有祖父非常疼她,给了她心灵上一丝慰藉。

福无双至祸不单行,萧红18岁时,跟自己最亲近的祖父也去世了。此后,她对于这个家,已没有任何留念。与祖父相伴是萧红一生最快乐的日子。

她曾说:“从祖父那里知道,人生除了冰冷和憎恶以外,还有爱和温暖。”

“爹不亲,娘不爱”,这样的萧红在这个家似乎已经没有待下去的理由了。19岁那年,因不满父亲的包办婚姻,她选择了跟着已有妻室的远房表哥陆振舜离家出走。

萧红本能的抗争在她父亲眼里就是离经叛道,所以父亲不打算给她任何帮助,让其自生自灭。

卑微如尘

在战乱中,独自流浪的少女,最渴望得到爱和庇护。但是和一个有妇之夫同居在一起,这种恐惧感经常会向萧红袭来。迫于家里的压力,表哥最后还是“投降”了。萧红无奈也只能硬着头皮跟着回去,因为她没有能力独自在外面漂泊。

这段初恋早夭,而萧红的人生也因为这段初恋而偏离了正常轨道。

因此,当生命中有人出现时,不管他是谁,只要让她能活下去,她都会紧紧抓住不放。此后,汪恩甲出现在萧红的世界里。

很快,两人便在东兴顺旅馆同居了。不久之后,萧红怀孕,两人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而欠下不少债务。1932年,汪恩甲借口回老家取钱而彻底抛弃了即将临盆的萧红。

无奈之下,萧红向哈尔滨《国际协报》的编辑裴馨园求助,也因此而认识了“三郎”萧军。

虽然未曾谋面,但萧红一直对萧军的文章很痴迷,而萧军也对眼前的这个眼界不俗的女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就这样,两人开始了正常的交往。

因为萧红欠下房租,房东不肯放萧红走。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,松花江决堤,半个哈尔滨被洪水包围,萧军趁着暮色和雨幕,驾着一艘小船,偷偷将萧红接走。

因为生活所迫,萧红生下女儿后,就将其送人了。此后。萧红和萧军就光明正大地在一起了。虽然生活很苦涩,但“二萧”彼此鼓励,相互取暖。

一段时间的相处,萧军发现萧红非常具有写作天赋,在萧军的鼓励下,萧红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。她一开始的笔名叫“悄吟”。期间,两人还有幸得到鲁迅先生的指点,随着发表的诗歌和小说作品越来越多,两人的名气也越来越大。

1935年12月,萧红的《生死场》在上海出版,鲁迅为之作序,胡风为其题写后记,作品在文坛上引起巨大轰动,萧红一举成名。

但生活总是这样,情感生活总会跟现实生活有失衡的时候,萧红渐渐发现,萧军不但脾气暴躁,而且自尊心极强,很多时候,萧军的大男子主义让萧红难以忍受,后来萧军对萧红文学成就的轻蔑,更是让萧红难以忍受。

直到萧红发现萧军对感情不忠,她才坚定了和他分手的决心,哪怕自己已有孕在身。

聂绀弩曾劝她:“你要像一只大鹏金翅鸟……要飞得更高,更远……”但萧红没有选择“独立”,转身她又投入端木蕻良的怀抱。

萧红似乎已经走进诡异的命运的怪圈,怎么也走不出去。当她嫁给萧军时,怀的是汪恩甲的孩子。而嫁给端木蕻(hóng)良时,怀的是萧军的孩子。

1938年5月,萧红跟端木蕻良在武汉结婚,萧红希望被温柔以待,她在婚礼上对着丈夫说:“我只想过正常的老百姓式的夫妻生活。没有争吵,没有打闹,没有不忠,没有讥笑,有的只是互相谅解、爱护、体贴。”

与萧军不同,端木蕻良儒雅且温柔,他的眼里有萧红,也有萧红的才华,在他跟前,萧红被认可、被赞赏,被支持。与端木在一起的这段日子让萧红感享受到片刻的宁静。虽然端木不会操持家,不过萧红却非常珍惜两人在一起的时光。

日军侵华时大举进攻武汉,为避战乱,两人准备入川。可是当时一票难求,最终怀孕的萧红决定让端木先走。几个月后,萧红终于买到一张船票,逃离了武汉。历经千辛万苦,萧红终于到达朋友家,并产下孩子,但孩子又不幸夭折,而萧红的身体也被永久损害,再也没有恢复健康。

1940年1月,萧红随端木蕻良乘飞机到达香港。第二年太平洋战争爆发,端木蕻良和青年作家骆宾基护送萧红住进思豪酒店,就在萧红病重期间,端木选择了无情地离开。

生如夏花

陈思和先生曾评价萧红说,她不像沈从文,沈从文是用美化自己家乡的办法来抗衡都市的现代文明,萧红则在坚持启蒙立场,揭发民间的愚昧、落后、野蛮的深刻性上,以及展示中国民间生的坚强、死的挣扎,这两方面都达到了极致。萧红不很聪明,有点粗糙,有点幼稚单纯,未脱质朴的野性,但是,在生命力的伸展方面,她所包容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远在张爱玲之上。

1942年萧红病重,被送入医院,可当时因为庸医误诊,导致萧红被误割喉管,当时已不能说话和进食。萧红以笔代口,写下那两句遗言。

一生经历4段情感,虽然每一次他都尽力去呵护和经营,但每一次她都输得彻底。

陆振舜把萧红引入畸恋歧途,汪恩甲彻底毁掉了她与家庭和故土的羁绊,萧军用家暴和不忠断送了她对爱情的向往,而端木蕻良用前倨后恭,危急时刻的背弃,毁掉了她的健康和对生命的希望。她的经历,也许正如她自己所说:“我好像命中注定要一个人走的。”

萧红还曾写下这样的一句话:满天星光,满屋月亮,人生何如,为什么这么悲凉?萧红的一生是悲情苦楚的一生,在她看来,女性的天空是低垂的,女性的羽翼是稀薄的。可以说她对生活充满了希冀,而爱情和婚姻又把她伤得体无完肤。

萧红的一生让人感伤,她错生了时代,见证了那个时代女人的苦情。渴望被爱,又总是被辜负。但同时她又是幸运的,在逆境中,她学会了用笔墨书写自己的爱恨情仇,写作,成了她一生追逐并为之奋斗的理想,在一串串字符中,她为自己救赎、为自己疗伤。

萧红去世之前曾有一个心愿,那就是嘱托友人帮忙寻找她的第一个孩子,那个可怜的女儿。她曾无数次在心里为孩子祈祷。

后来,文学家茅盾曾说萧红,能在如此心境之下,去挂念一个和自己有过生离死别的女儿,她的心境又是多么地寂寞。

谁说不是呢,除了自己的爱情和理想,萧红还是一个母亲。

1942年1月22日,萧红的生命被定格在31岁。虽然只有短短31年,但我觉得她活得很通透、纯粹,而她的作品也让我们永远记住了她,一个上世纪30年代堪比文学“洛神”的民国才女。

(图片源自网络,侵权必删。)

发布于:天津市